欢迎访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崇阳县委员会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调研报告正文

加强“两堂”治理 发挥先进文化引领作用

发布时间:2020/7/27 9:21:30来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崇阳县委员会办公室录入:Gov104【字体:

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深入天城镇、青山镇、肖岭乡就“两堂”(教堂、祠堂)管理情况开展调研,深入研究分析了我县宗教场所、宗族祠堂整治转化成果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挥先进文化引领作用的对策建议。

一、“两堂”治理初见成效

(一)全县宗教场所的管理情况

目前,我县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五类宗教活动场所57处。近年来,县民宗部门积极疏导,依法加强宗教场所管理,取得了“场所减少、信众减少、宗教活动逐步规范”的明显效果。

1.强化领导,层层压实责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宗工作和宗教场所管理工作。每年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民宗工作,县委中心组多次组织学习宗教政策法规知识,县委组织部、宣传部7次将党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和方针政策纳入党校教学和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学习内容;结合机构改革,设置调整县民宗局机构,与县委统战部合署办公,列入政府工作部门序列;把宗教工作列入平安创建和综治目标管理考评内容,逐步建立起民族宗教工作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同步协调开展的长效管理机制;健全民宗工作县乡村“三级网络”,落实乡村“两级责任”,县委县政府成立了民宗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了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负责、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组织领导机制;各乡镇成立了民宗工作领导小组,各村也相应成立基层民宗工作专班,明确县乡村民宗工作第一责任人为党组织主要领导、直接责任人为分管领导,并配齐乡镇统战干事和村(社区)级联络员;分层次与成员单位、乡镇、村分别签订责任书,进一步压实了责任;制定了《崇阳县宗教工作重点管理村(社区)管理办法》,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2.强化培训,提高管理能力。对全县干部(县乡党政一把手、乡镇宣统委员和宣统干事、村社区支部书记和综治主任)及宗教界人士(宗教团体班子成员、宗教场所负责人、宗教教管人员)开展了专题培训,提升基层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依法管理能力。近三年来,举办宗教政策法规培训班23期,开展了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与“和谐寺观教堂”为主题的创建活动,印发新《宗教事务条例》、《民族政策法律知识》、《宗教知识20问》等法律知识宣传资料2万多份,制作了《宗教活动场所图集》,落实了宗教场所“四进”“三上墙”,印发四期《党的政策进寺观教堂》手册,进一步将精准扶贫政策、土地法律法规、乡村振兴战略、民宗政策知识等宣传到场所及信教群众。

3.强化治理,规范宗教场所。按照“县级主导、部门协作、乡镇落实、村级配合”的原则和“减少存量、提高质量、布局合理、管理规范”的要求,我县始终抓住宗教场所专项治理这个“牛鼻子”,建立宗教场所日常自查、乡镇宗教工作部门定期巡查、县级宗教部门不定期随机督查、相关部门联合督查处置的工作机制。对有宗教场所的行政村下发《崇阳县宗教活动场所巡查登记簿》,要求村级巡查员对照登记簿内容,对辖区内宗教场所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巡查。启动问责机制,对政治站位不高、主体责任不落实、日常监管不到位、问题整改不彻底的,严格进行追责问责。通过治理,宗教场所由2018年前的207处减少到现在的57处。2018年全市宗教场所专项治理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我县召开,我县宗教场所专项治理工作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

(二)全县宗族祠堂的管理情况

目前,全县宗族祠堂共有34个,其中天城镇有7个、肖岭乡有1个、路口镇有2个、金塘镇有4个、青山镇有5个、高枧乡有2个、沙坪镇有6个、港口乡有1个、白霓镇有4个、石城镇有2个。全县34个宗族祠堂新建和改扩建共投入资金2524万元(全部是族民和民间集资),共占用土地面积25162平方米。 我县按照省、市宗族祠堂专项整治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积极协调、统筹推进、集中整治,初显成效。

1.积极部署,形成整治合力。召开了崇阳县宗族祠堂专项整治工作动员会,制定下发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崇阳县宗族祠堂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崇政办发〔2018〕41号),成立了崇阳县宗族祠堂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2019年,为贯彻落实好3月7日全市祠堂整治专题推进会的精神,4月17日县委宣传部组织召开了全县意识形态工作会,县民政局有关负责人就巩固完善祠堂整治和转化工作作了业务辅导;5月7日,在青山镇召开了“全县意识形态暨红色宣传工程现场推进会”,与会人员参观了青山镇雷骆村骆氏祠堂整治转化情况,会上,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蔡耀斌就巩固祠堂整治和转化成果提出了要求;5月24日,县民政局组织各乡镇民政办主任召开了“全县民政重点工作暨宗族祠堂整治转化推进会”,县政府办、县委宣传部有关领导参会并对下步进一步做好祠堂整治转化工作,完善祠堂运行机制,提出了工作要求。以上措施为顺利推进我县宗族祠堂专项整治和转化工作,巩固祠堂整治和转化成效,提供了组织保证。

2.加强指导,贯彻整治要求。2018年9月12日,我县召开宗族祠堂专项整治工作动员部署会后,工作专班就从9月下旬开始,除多次下乡对全县12个乡镇的34个宗族祠堂的整治工作进行了实地指导,还从内网向各乡镇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宗族祠堂整治和转化有关内容的通知》(宗祠整治办〔2018〕1号)、《关于做好宗族祠堂专项整治工作迎接第一轮检查的通知》(宗祠整治办〔2018〕2号)、《宗族祠堂整治转化为村民文化礼堂需上墙和进入的主要内容(模板)》。为督促规范祠堂整治转化工作,县宗族祠堂建设与管理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发了一期《整治专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3.明确目标,完成整治任务。目前,我县34个宗族祠堂除高枧乡义源村张氏祠堂是清咸丰年间建造的,因年久失修,已成危房被关停外,其它33个宗族祠堂都已完成整治并转化为村民文化礼堂。一是所有祠堂大门都悬挂了白底黑字的“村民文化礼堂”标牌;二是所有祠堂都悬挂了国旗或做了国旗台;三是所有祠堂都建立了“五个一”(一块牌子、一套制度、一个专班、一份记录、一组分区)的运行管理模式,成立了以党员任组长的祠堂(村民文化礼堂)管理小组和工作专班,在村民中聘请“五老”(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老退休人员、老复退军人)充当祠堂(村民文化礼堂)管理义务监督员,并把这些在农村有威望、办事公道正派的老同志吸纳到村贤理事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性村级社会组织中来,确保祠堂(村民文化礼堂)开展活动有人组织、有人记录,卫生有人打扫,较好地维持了祠堂运转;四是根据祠堂大小,因地制宜地实施了祠堂“五进”(红色文化、村民自治活动、“三留守”人员关爱、村民文体活动、村民读书活动等进祠堂),尤其是加大了红色文化和文体活动进祠堂力度。通过整治和转化,切实发挥宗族祠堂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正面积极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县宗教场所和祠堂治理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宗教场所管理制度尤其是财务制度不完善。我县61%以上的宗教管理人员文化都在初中以下,场所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文化程度较低,绝大多数没有经过会计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财会知识较缺乏。省民宗委督办咸宁的17个问题中,有10个问题涉及财务管理不规范。

2.个别祠堂(文化礼堂)发挥作用不突出。我县致力于将宗族祠堂转化成农村文化礼堂,使其成为村民进行文化体育活动的重要场所。但是,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个别宗族祠堂(文化礼堂)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偏僻,村民在此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意愿不高,致使少数文化礼堂发挥的作用不明显。

三、意见建议

加强“两堂”治理,强化道德教化,巩固“两堂”治理成效,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关键是要在“引”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准,做到“引”之有方、“引”之有力、“引”之有效。要以先进文化为引领,切实做好特殊群众的意识形态思想工作,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觉悟。使全体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最终形成凝心聚力的国家软实力,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力量。

1.长效发力,坚持综合治理机制。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统战部、县政法委、县民宗局、县民政局、县文化旅游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住建局、县城管执法局、各乡镇等为宗教工作和祠堂整治的综合治理成员单位,把发挥“两堂”先进文化引领作用作为治理的工作重点。要明确各自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定期检查督办,推进综合治理,巩固治理成效,坚持综合治理的高压态势。特别是县民宗局和民政局要积极履职尽责,加强监督管理,形成长效规范的管理机制。

2.建章疏导,构建规范管理机制。按照《宗教事务条例》要求,对宗教活动场所实行办证管理,健全学习、财务、宗教活动、安全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依法依规施教。对宗族祠堂的管理,积极开展“两严禁”、“三规范”、“两倡导”,正确引导,发挥宗族祠堂的正面功能作用。今后不得新建宗教场所和宗族祠堂,对已成危房或倒塌的“两堂”场所,确实需要维修的,按程序报批,经批准后方可进行维修改造。

3.宣传引导,构建文化弘扬机制。一是法律宣传,遵纪守法。结合“七五”普法,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一方面要加强对宗教工作干部的法治培训,深入学习宪法和宗教方面的法规规章,增强法治观念,依法履行职责,带头遵守好、执行好相关法律法规,切实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宗教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还要学习一些宗教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在宗教界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国家意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增强他们依法依规开展宗教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把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作为行为准则。二是革命教育,敬党爱国。利用“两堂”阵地开展革命教育,让每个公民懂得:不论信教还是不信教,作为公民,必须敬党爱国,做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三是文化熏陶,正面引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两堂”活动中,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建设中国化宗教思想,弘扬先进祠堂文化,让各宗教、祠堂在信仰和社会实践中扎根中华文化沃土。四是道德教化,积德从善。将道德教义进教堂、祠堂,将仁、德、礼、义、廉等课程植入“两堂”教育,让听众明白“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的道理,引导宗教界人士、信教群众和农民群众积德从善,布恩施仁。五是典型示范,学有榜样。培育一批道德模范、诚实守信模范、遵纪守法模范、致富能手,以及好公婆、好媳妇等典型,编成教材,广泛进行宣传,让一批典型进“两堂”现场宣讲,让广大信教人员和村民学有榜样。六是打造阵地,营造氛围。完善“两堂”基础设施建设,将先进文化设施进“两堂”,让信教群众和村民学有教材、听有音像、观有专栏,从而营造先进文化引领“两堂”活动的浓厚氛围。

4.强化引领,构建运行管理机制。要以党建为统领,宗族祠堂整治转化为“村民文化礼堂”后,村党支部要加强领导,要监管好宗族祠堂日常运行情况,使宗族祠堂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阵地,成为开展村民自治、关爱“三留守”人员的场所。各个宗族祠堂要切实建立起以党员任组长的宗族祠堂管理工作小组,确保祠堂开展的活动有人组织、有人管理、有人维护、有人记录,文化、体育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文化礼堂开展文体活动的指导,强化红色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不断提升村民的文明素养,助力乡村振兴。


县政协港澳台侨和民族宗教委员会】